是著名学者汪涌豪近十年文章的结集,分随笔、评论、序跋、访谈四部分,讨论传统文史与中外艺术,其中对留存于谱录、器物乃至植物上各种文明与文化的评述不唯识见高迈、思理清顺,还极具博雅通人的纯正趣味。作者认为这种讨论与评述既关涉价值观,更凸显主体性,需要懂得独处的人凝聚起过往的经验,作出独立的判断。
汪涌豪携程拿去花额度提现出来的方法,今天才找到操作教程

  此文为作者汪涌豪与作家潘向黎的对谈,进一步阐述独处的意义。

  《独处的风景》

  汪涌豪 著

  商务印书馆

  笔底流淌的劲道并未减退

  汪涌豪:非常感谢读者的关注。这是我第三本十年集,我在30到40岁间出了《批评的考究》,40岁到50岁出了《言说的立场》。这两个十年,或许因为年龄,对许多事都感到有话要说,不吐不快。现在看,有些话可以不说,有些说了也未必对,还是应该多观察、多思考。不过,读书人终究靠文字自存,所以择50岁到60岁写成的文字,不久前又新出了这一本《独处的风景》。但基于上述认知,它已从周遭纷乱的事相后撤,更多关注名物、考古与诗歌、绘画等,目的是希望由此回光内视,更多检点内心。

  学者汪涌豪

  有人告诉我,这些看似小众的话题早已大众化了。但在个人看来,可能大众喜欢的那些小众太过浪漫不真了,对此,我保留自己的判断。这些判断虽然落伍,但让我心安。我佩服两种人:一种走在时代前面,敢冲冒风寒,他们是先知,了不起;一种掩身人后,甘为时代的殉道,也大不容易。我两者都做不到,只是经常一人独处,顾恋过往,所以给书取了这样的题名。当然这并不意味我的人生观消极。事实是,独处给我带来的好处远比群聚多得多。而这,是我今天特别想分享给大家的。